java.util包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集合类。本文将从分析源码入手,深入研究一个集合类的内部结构,以及遍历集合的迭代模式的源码实现内幕。

  下面我们先简单讨论一个根接口Collection,然后分析一个抽象类AbstractList和它的对应Iterator接口,并仔细研究迭代子模式的实现原理。

  本文讨论的源代码版本是JDK 1.4.2,因为JDK 1.5在java.util中使用了很多泛型代码,为了简化问题,所以我们还是讨论1.4版本的代码。

  集合类的根接口Collection

  Collection接口是所有集合类的根类型。它的一个主要的接口方法是:

  boolean add(Object c)

  add()方法将添加一个新元素。注意这个方法会返回一个boolean,但是返回值不是表示添加成功与否。仔细阅读doc可以看到,Collection规定:如果一个集合拒绝添加这个元素,无论任何原因,都必须抛出异常。这个返回值表示的意义是add()方法执行后,集合的内容是否改变了(就是元素有无数量,位置等变化),这是由具体类实现的。即:如果方法出错,总会抛出异常;返回值仅仅表示该方法执行后这个Collection的内容有无变化。

  类似的还有:

  boolean addAll(Collection c);
  boolean remove(Object o);
  boolean removeAll(Collection c);
  boolean remainAll(Collection c);

  Object[] toArray()方法很简单,把集合转换成数组返回。Object[] toArray(Object[] a)方法就有点复杂了,首先,返回的Object[]仍然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变成的数组,但是类型和参数a的类型是相同的,比如执行:

  String[] o = (String[])c.toArray(new String[0]);

  得到的o实际类型是String[]。

  其次,如果参数a的大小装不下集合的所有元素,返回的将是一个新的数组。如果参数a的大小能装下集合的所有元素,则返回的还是a,但a的内容用集合的元素来填充。尤其要注意的是,如果a的大小比集合元素的个数还多,a后面的部分全部被置为null。

 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iterator(),返回一个Iterator(迭代子),用于遍历集合的所有元素。

  用Iterator模式实现遍历集合
  
  Iterator模式是用于遍历集合类的标准访问方法。它可以把访问逻辑从不同类型的集合类中抽象出来,从而避免向客户端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。

  例如,如果没有使用Iterator,遍历一个数组的方法是使用索引:

  for(int i=0; i
  而访问一个链表(LinkedList)又必须使用while循环:

  while((e=e.next())!=null) { ... e.data() ... }

  以上两种方法客户端都必须事先知道集合的内部结构,访问代码和集合本身是紧耦合,无法将访问逻辑从集合类和客户端代码中分离出来,每一种集合对应一种遍历方法,客户端代码无法复用。

  更恐怖的是,如果以后需要把ArrayList更换为LinkedList,则原来的客户端代码必须全部重写。

  为解决以上问题,Iterator模式总是用同一种逻辑来遍历集合:

  for(Iterator it = c.iterater(); it.hasNext(); ) { ... }

  奥秘在于客户端自身不维护遍历集合的"指针",所有的内部状态(如当前元素位置,是否有下一个元素)都由Iterator来维护,而这个Iterator由集合类通过工厂方法生成,因此,它知道如何遍历整个集合。

  客户端从不直接和集合类打交道,它总是控制Iterator,向它发送"向前","向后","取当前元素"的命令,就可以间接遍历整个集合。

  首先看看java.util.Iterator接口的定义:

 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 {
  boolean hasNext();
  Object next();
  void remove();
  }

  依赖前两个方法就能完成遍历,典型的代码如下:

  for(Iterator it = c.iterator(); it.hasNext(); ) {
  Object o = it.next();
  // 对o的操作...
  }

  在JDK1.5中,还对上面的代码在语法上作了简化:

  // Type是具体的类型,如String。
  for(Type t : c) {
  // 对t的操作...
  }


  每一种集合类返回的Iterator具体类型可能不同,Array可能返回ArrayIterator,Set可能返回SetIterator,Tree可能返回TreeIterator,但是它们都实现了Iterator接口,因此,客户端不关心到底是哪种Iterator,它只需要获得这个Iterator接口即可,这就是面向对象的威力。
   Iterator源码剖析

  让我们来看看AbstracyList如何创建Iterator。首先AbstractList定义了一个内部类(inner class):

 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{
  ...
  }

  而iterator()方法的定义是:

 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() {
  return new Itr();
  }

  因此客户端不知道它通过Iterator it = a.iterator();所获得的Iterator的真正类型。

 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这个申明为private的Itr类是如何实现遍历AbstractList的:

 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{
  int cursor = 0;
  int lastRet = -1;
  int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
  }

  Itr类依靠3个int变量(还有一个隐含的AbstractList的引用)来实现遍历,cursor是下一次next()调用时元素的位置,第一次调用next()将返回索引为0的元素。lastRet记录上一次游标所在位置,因此它总是比cursor少1。

  变量cursor和集合的元素个数决定hasNext():

  public boolean hasNext() {
  return cursor != size();
  }

  方法next()返回的是索引为cursor的元素,然后修改cursor和lastRet的值:

  public Object next() {
 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
  try {
  Object next = get(cursor);
  lastRet = cursor ;
  return next;
  } catch(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) {
 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
 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();
  }
  }

  expectedModCount表示期待的modCount值,用来判断在遍历过程中集合是否被修改过。AbstractList包含一个modCount变量,它的初始值是0,当集合每被修改一次时(调用add,remove等方法),modCount加1。因此,modCount如果不变,表示集合内容未被修改。

  Itr初始化时用expectedModCount记录集合的modCount变量,此后在必要的地方它会检测modCount的值:

 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 {
  if (modCount != expectedModCount)
 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
  }

  如果modCount与一开始记录在expectedModeCount中的值不等,说明集合内容被修改过,此时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。

  这个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是RuntimeException,不要在客户端捕获它。如果发生此异常,说明程序代码的编写有问题,应该仔细检查代码而不是在catch中忽略它。

  但是调用Iterator自身的remove()方法删除当前元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,因为在这个方法中会自动同步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的值:

  public void remove() {
  ...
  AbstractList.this.remove(lastRet);
  ...
  // 在调用了集合的remove()方法之后重新设置了expectedModCount:
 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
  ...
  }

  要确保遍历过程顺利完成,必须保证遍历过程中不更改集合的内容(Iterator的remove()方法除外),因此,确保遍历可靠的原则是只在一个线程中使用这个集合,或者在多线程中对遍历代码进行同步。

  最后给个完整的示例:

  Collection c = new ArrayList();
  c.add("abc");
  c.add("xyz");
  for(Iterator it = c.iterator(); it.hasNext(); ) {
  String s = (String)it.next();
  System.out.println(s);
  }

  如果你把第一行代码的ArrayList换成LinkedList或Vector,剩下的代码不用改动一行就能编译,而且功能不变,这就是针对抽象编程的原则:对具体类的依赖性最小。

Java源码分析:深入探讨Iterator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

  1. HTML实现代码雨源码及效果示例

   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HTML实现代码雨源码及效果示例,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,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,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

  2. ios – 未捕获的异常:CALayer位置在执行动画时包含NaN

    我在iPad上运行时在应用程序中收到此错误:Uncaughtexception:CALayerpositioncontainsNaN相同的代码在iPhone上运行良好.我知道,分配的帧包含NaN值,我用CGRectEmpty函数检查了这个并将该帧设置为CGRectZero,但它不起作用.我从这里得到了这个工作代码,https://stackoverflow.com/a/7045916/160323

  3. 源码推荐:简化Swift编写的iOS动画,iOS Material Design库

   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dio@foxmail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  4. swift皮筋弹动发射飞机ios源码

    这是一个款采用swift实现的皮筋弹动发射飞机游戏源码,游戏源码比较详细,大家可以研究学习一下吧。

  5. swift 写的app 源码,保存一下下

    http://www.topthink.com/topic/3345.htmlhttp://www.csdn.net/article/2015-01-09/2823502-swift-open-source-libs

  6. swift 源码网站 code4app

    http://code4app.com/ios/HTHorizontalSelectionList/54cb2c94933bf0883a8b4583http://123.th7.cn/code/DMPagerViewController_2522.html

  7. OpenStack Swift源码导读:业务整体架构和Proxy进程

    OpenStack的源码分析在网上已经非常多了,针对各个部分的解读亦是非常详尽。其中proxy是前端的业务接入进程。account、container和object目录分别是账户、容器和对象的业务处理逻辑进程。各个业务进程或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参考《OpenstackSwift简介》文中的架构图。在《OpenstackSwift简介》从理论上面介绍了具体的节点寻找过程。

  8. 源码推荐(7.21):顶部滑动菜单FDSlideBar,Swift版无限循环轮播图

    顶部滑动菜单FDSlideBarFDSlideBar是一个顶部滑动菜单,如常见的网易、腾讯新闻等样式。菜单间切换流畅,具有较好的体验性。测试环境:Xcode6.2,iOS6.0以上Swift版无限循环轮播图无限循环轮播图片点击代理可设置图片Url的数组Url和本地图片混合轮播测试环境:Xcode6.2,iOS7.0以上弹幕系统实现--QHDanumuDemo说明:QHDanmu文件夹下是主要的弹幕模块系统,QHDanmuSend文件夹下是简单的发射弹幕的界面。

  9. openstack swift和wsgi源码分析1 HTTP请求处理过程

    分析proxy-server代理服务的执行流程,其他的三个主要服务accountserver,containerserver,objectserver执行过程通proxyserver类似。入口函数调用run_wsgi,此函数完成以下工作:下面重点研究下process_request函数是如何把消息转化为HTTP的request对象这一过程。process_request函数,生成HttpProtocol对象,并执行init操作,注意,HttpProtocol对象自身没有init函数,所以会调用父类的父类的

  10. fir.im Weekly - 进击的 Swift

    最近Swift开源了,众开发者们欢呼雀跃。本期fir.imWeekly准备了一些关于Swift的“新鲜”干货分享,也包括一些优秀的GitHub源码、开发工具和技术文章等等。同时,苹果启用了新的官网:Swift.org,Swift的GitHub主页:https://github.com/apple/swiftSwift3API设计准则勤快的@星夜暮晨翻译了苹果Swift官方网站博客的一篇文章:Swift3APIDesignGuidelines,了解Swift3特性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如何在iOS中实现一个可

随机推荐

  1. 基于EJB技术的商务预订系统的开发

    用EJB结构开发的应用程序是可伸缩的、事务型的、多用户安全的。总的来说,EJB是一个组件事务监控的标准服务器端的组件模型。基于EJB技术的系统结构模型EJB结构是一个服务端组件结构,是一个层次性结构,其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。图2:商务预订系统的构架EntityBean是为了现实世界的对象建造的模型,这些对象通常是数据库的一些持久记录。

  2. Java利用POI实现导入导出Excel表格

   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Java利用POI实现导入导出Excel表格,文中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

  3. Mybatis分页插件PageHelper手写实现示例

   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了Mybatis分页插件PageHelper手写实现示例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鉴参考下,希望能够有所帮助,祝大家多多进步,早日升职加薪

  4. (jsp/html)网页上嵌入播放器(常用播放器代码整理)

    网页上嵌入播放器,只要在HTML上添加以上代码就OK了,下面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播放器代码,总有一款适合你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哈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

  5. Java 阻塞队列BlockingQueue详解

    本文详细介绍了BlockingQueue家庭中的所有成员,包括他们各自的功能以及常见使用场景,通过实例代码介绍了Java 阻塞队列BlockingQueue的相关知识,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

  6. Java异常Exception详细讲解

    异常就是不正常,比如当我们身体出现了异常我们会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喝开水、吃药、看病、等 异常处理方法。 java异常处理机制是我们java语言使用异常处理机制为程序提供了错误处理的能力,程序出现的错误,程序可以安全的退出,以保证程序正常的运行等

  7. Java Bean 作用域及它的几种类型介绍

   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 Bean作用域及它的几种类型介绍,Spring框架作为一个管理Bean的IoC容器,那么Bean自然是Spring中的重要资源了,那Bean的作用域又是什么,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文章详细学习吧

  8. 面试突击之跨域问题的解决方案详解

    跨域问题本质是浏览器的一种保护机制,它的初衷是为了保证用户的安全,防止恶意网站窃取数据。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

  9. Mybatis-Plus接口BaseMapper与Services使用详解

   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了Mybatis-Plus接口BaseMapper与Services使用详解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鉴参考下,希望能够有所帮助,祝大家多多进步,早日升职加薪

  10. mybatis-plus雪花算法增强idworker的实现

    今天聊聊在mybatis-plus中引入分布式ID生成框架idworker,进一步增强实现生成分布式唯一ID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

返回
顶部